最新动态更多
-
2021欢度新春!
2021-02-10
-
工信部:上半年光伏压延玻璃产能同比增长121.6%
工信部网站消息,2022年上半年,光伏压延玻璃在产产能同比增长121.6%。6月份光伏压延玻璃行业产量、价格增长较快,但呈现库存较高的态势。
2022-07-20
-
集邦:第3季面板稼动率估降至七成季减7.3个百分点
7月18日,TrendForce集邦咨询发布文章称,第3季面板厂稼动率(以玻璃投入片数计算)预期将滑落至七成,季减近7.3个百分点。
2022-07-19
-
福州市半导体显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
记者从长乐区政府获悉,7月17日,2022国际显示技术大会在福州新区滨海新城福州数字中国会展中心举办。会上,福州市半导体显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
2022-07-19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拟编《旅游景区玻璃桥检测评定标准》
2019-06-19 编辑:管理员
近年来,玻璃桥项目在全国旅游景区范围广泛兴起,尤其在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基本成为“标配”。玻璃桥的结构形式主要采取悬索桥或斜拉桥,以悬索桥项目居多,由于旅游景区玻璃桥存在相对经济投入少、施工周期短以及经济回报高等因素,促使玻璃桥数量骤增。初步统计,目前有接近100座玻璃桥项目,分布在北京、辽宁、福建、安徽、湖南等地。其中,张家界玻璃吊桥主跨430米,桥面长375米,宽6米,桥面距谷底相对高度约300米,桥面采用三层钢化夹胶玻璃,创下最高、最长玻璃桥等多项“世界之最”。
但需要正视的是,这些本来给游客带去惊险刺激感的旅游投入,现实中却因行业标准与监管主体的缺失,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截止2017年,全国范围20个省区市已共有250多条玻璃栈道,但不少玻璃栈道、玻璃滑道在建设之际,并未备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其中一个原因是,虽然玻璃栈道、玻璃滑道等旅游项目对接待容量、安全防护、医疗护理、景区资质有着严格要求,但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关文件和标准。就此看,当务之急应明确监管主体,加快建设、运营标准制定。
以国内各种诸如桥梁、隧道、房建、水工等工程结构为例,行业都有相应的建筑标准对其设计、施工、监理、养护维修加以规范,同时有相应的主管部门作为监管主体。而像由正规设计院设计的玻璃桥,一般参照交通部《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等标准,但仍缺少专门针对玻璃桥的施工验收或检测评定标准。同时,旅游景区地理位置较为特殊,也缺少建设部门的监督管理,造成旅游景区玻璃桥存在自己验收甚至不验收的情况。
正是因为相关隐患的存在,2017年的“旅游安全工作会议上”,北京市叫停这类高空建筑项目;近期岳阳市对所有A级旅游景点玻璃栈道开展安全技术检测和风险评估,计划引导A级旅游景区理性评估玻璃栈道项目,避免盲目跟风建设。都是从审慎角度出发。
但在很多情况下,景区玻璃栈道的采购渠道多样、运营维护机制不明,负责主体采购的钢化玻璃质量良莠不齐。部分地方自行制定有相应的标准与监管部门仅仅停留在文件,具体的监管执行情况往往并不到位。
此前有媒体调查发现,景区玻璃栈道会牵涉到多部门联合执法监管范畴,需要跨部门间的统筹协调,但责任落定往往以各部门间相互“踢皮球”不了了之。如同相关法律专家的观点,因为涉及多个部门监管职责,可以由国务院规范,也可以由住建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应急部门、文化旅游部门联合进行规范,但需要明确一个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如果国家层面制定规范条件不成熟,各个地方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地方性法规、规章进行规范。
而据了解,行业的标准化建设,目前已经有了初步进展。2018年8月1日,河北省住建厅会同省质监局、省旅发委、省安监局组织编制的《景区人行玻璃悬索桥与玻璃栈道技术标准》开始实施,其中对景区人行玻璃悬索桥与玻璃栈道建设材料、设计、施工、验收、检测与评定以及运营安全管理等均提出了明确标准规范。这是国内第一部专门规范景区人行玻璃悬索桥与玻璃栈道建设与管理的技术标准。
在近日,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行业标准《旅游景区玻璃桥检测评定标准》编制工作也已正式启动。在对北京清凉谷、辽宁凤凰山、安徽马仁奇峰等景区相关玻璃桥的检测鉴定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后,标准将对玻璃桥结构检测、验算、荷载试验和后期监测等提出明确要求。该标准的制定,将对景区玻璃桥的质量情况、安全状况及使用情况检测评定提供明确依据,有利于提升政府等监管部门落实对旅游景区玻璃桥项目的安全监管,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确保游客人身安全。
(全球玻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