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录中国硅酸盐协会电子玻璃分会
关于我们:
折叠手机要普及,还要面对三大“拦路石”

2019-03-04 编辑:管理员

折叠手机要普及,还要面对三大“拦路石”

来源:爱集微


集微网消息,据IDC报告显示,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已连续5季度下滑,2018年全球手机出货较2017年下滑4.1%

今年初,折叠手机以救世主之姿现身,盼给疲软的手机市场注入新动能,但各界评估,价格亲民、轻薄程度、续航力等3项因素,是普及化与否的重要关键,致使部分品牌厂商持观望态度。

市场认为,2019年是折叠手机元年,2月底,三星发布了可折叠手机Galaxy Fold,屏幕采用的是“无限柔性显示器(Infinity Flex Display )”,紧接着,华为也推出的折叠屏手机Mate X。此外,小米、摩托罗拉、联想、vivo都传言今年会发表折叠手机。

SonyLG对折叠手机市场仍抱持观望态度,LG认为,生产折叠屏幕手机“为时过早”,Sony则指出,折叠手机的普及关键还是要达到亲民价位,目前可能还不到那个时间点,而且外观上比较厚重,是拓展市场的一大限制。

面对安卓手机大厂纷纷跟进可折叠手机,人们开始把目光都投向了苹果,然而目前苹果仅仅公布了可折叠手机的相关专利,并没有发布可折叠手机的打算。所以我们想要见到苹果出品的可折叠手机,仍然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市场认为,未来可折叠手机要真正普及还要解决价格亲民、轻薄程度、续航力等3项因素。

首先是价格方面,目前已出的可折叠手机中,三星Galaxy Fold起售价1980美元(约合13377元人民币),华为折叠屏手机Mate X售价高达2299欧元(约合17475元人民币),如此天价,或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未来如果价格降到万元以下,市场或许才有机会快速成长。

二是轻薄程度,采用内折叠的三星Galaxy Fold的展开厚度为6.9mm,折叠厚度在14mm以上。而采用外折叠的华为Mate X展开厚度仅为5.4mm,折叠厚度为11mm,而华为mate20厚度为8.6mm。目前来看,华为Mate X的厚度还算能接受,而三星Galaxy Fold的厚度堪比一部PSP那么厚了,试想,人们每天碰着那么“厚重”的手机,也会嫌累吧。

三是续航力,三星在Galaxy Fold上配备了4380 mAh的电池,虽然听起来很大,但是这块电池要给4.6英寸屏幕和7.3英寸屏幕提供电力。目前7英寸左右的平板电脑电池容量大部分都在5000 mAh以上,因此Galaxy Fold在大屏使用场景下,续航能力令人堪忧。

华为Mate X 内置 4500mAh 电池,支持 55W 超级快充,官方称充入 85% 的电量仅需 30 分钟,但是实际应用起来,要支持那么大的屏幕运作,估计电量很快就不足。

根据研调机构Strategy Analytics预测,全球折叠手机营收2018年仍是零,今年将大幅成长到20亿美元,约新台币616亿元的规模。但TrendForce预估,折叠手机初期需求不会太高,今年占智能手机市场渗透率仅0.1%,到2021年估计达1.5%

 

折叠屏手机大热 国内所需核心设备材料仍被卡脖子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莫淑婷 每经编辑 陈俊杰

在智能手机增长乏力的大势下,不少手机厂商都将目光瞄准了手机外观形态变化较大的折叠屏。巴塞罗那当地时间224日,华为推出了业内期盼已久的5G折叠屏手机HUAWEI Mate X。而在华为发布新品的前几日,三星也在美国发布了折叠屏Galaxy Fold,率先抢了折叠屏手机的风头。

提到折叠屏手机,就不得不提到OLED面板。此前OLED面板主要被韩国三星和LG垄断。近年来,以京东方、天马、和辉光电为代表的国内厂商开始发力,国产面板企业良率持续提升,如今京东方、维信诺等厂商的柔性OLED面板已经成功进入多家国产手机供应链,并已实现大规模量产出货。

尽管OLED国产面板企业进入放量阶段,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在上游的设备端和材料端,国内企业尚未取得有效突破,国内中下游的产线建设和产品生产依然具有较高的进口依赖性。

国际龙头掌握OLED关键材料市场

整个OLED产业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部分,上游为设备制造、材料制造与零件组装,中游为OLED面板制造、模组组装,下游为显示终端及其他应用领域。在上游材料制造领域,又分为ITO玻璃薄膜、OLED有机材料、偏光板、封装材料。

其中,OLED有机材料和设备是OLED最主要的成本构成。群智咨询(Sigmaintell)资深分析师吴淑园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OLED核心的材料设备主要还是在国外企业,处于垄断地位。其他的话,国内从设备精密度、材料寿命等等都还存在差距”。

OLED有机材料为例,在OLED材料加工链内部,各个生产环节的细分行业壁垒不断提升,从充分市场竞争的大宗原料逐步向精细产品合成,至中间体、粗单体、单体延伸,最终交由面板厂进行多种产品的蒸镀印刷。

然而,记者注意到,以濮阳惠成、万润股份为代表的国内OLED发光材料厂商主要集中在中间体及粗单体阶段。

国金证券研报指出,目前国际上在OLED材料采购方面具有明显的企业及产品资质限制,国际化工巨头三星、LG化学、韩国德山、陶氏化学等企业基本垄断了OLED成熟单体市场,而国内企业受到材料专利权的限制,目前还难以介入到贴近面板企业采购的高端材料行业中。

除了有机材料端外,记者了解到,OLED上游部分设备同样有赖于进口。以蒸镀为例,蒸镀是OLED制造工艺的关键,其决定了OLED面板像素点分辨率和良率,因此真空蒸镀机就如同OLED面板制程的“心脏”。

然而,目前全球中高档蒸镀机被日本Canon Tokki、韩国Sunic SystemYASSFA等企业垄断,产能严重受限。其中,Canon Tokki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OLED设备供应商,它近乎垄断了高端OLED制造所需的真空蒸镀机。

国盛证券研报指出,2017年以前,三星独家买下Canon Tokki全部年产能(3~4台)。直到2017Canon Tokki扩产至9台,LGD和京东方才能分别拿下两台。京东方成都G62017年第一季度导入首台Canon Tokki蒸镀设备。

不过,也有别的面板厂商采取了其他制作工艺。20186月,柔宇科技宣布投资约110亿元的全球首条类六代柔性显示屏生产线在深圳成功点亮投产。柔宇科技副总裁樊俊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柔宇的生产线并未使用Canon Tokki的蒸镀机。至于具体采用了何种工艺,樊俊超称不便透露。


国产化替代加速

奥维睿沃(AVCRevo)高级分析师哈继青告诉记者,“目前,国内OLED面板产线投资刚兴起不久,相关工业基础薄弱,OLED设备发展比较晚,OLED材料验证时间久,OLED关键设备和材料仍然大部分依赖进口,只有一些搬运设备、检测设备、切割设备等非关键核心设备实现了国产化”。

哈继青表示,一般产业配套的发展与产业本身的发展现状是紧密相连的,OLED面板企业越强大,OLED产业配套越健全。随着国内OLED面板企业不断变强,会带动OLED核心配套的国产化,打造国内的供应链体系。目前国内有一些企业已开始研发OLED核心配套,其中部分企业后道设备已经进入产线了。

2019年国内有两三条新的OLED生产线将量产,再加上原有的一些OLED量产线,将带动国产OLED出货的提升。未来两三年,随着这些产线产能的进一步释放,中国面板厂商对OLED材料的需求将大幅增长。”哈继青解释称,“近几年来,阿格蕾雅、奥来德、卢米蓝、烟台显华、西安瑞联、鼎材科技、三月科技等三四十家国内企业纷纷涌入OLED材料市场,甚至一些液晶材料厂商也开始涉足OLED材料市场,希望分得一杯羹。而且OLED面板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有动力去推动OLED材料国产化”。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强力新材、万润股份等材料厂商凭借技术合作和自主研发,陆续突破终端专利材料,开始进入国产产线的认证及量产供应阶段。

万润股份在深交所互动易上回应称,“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OLED成品材料在下游厂商进行验证进展顺利,目前已进入放量验证阶段,是否能够批量供应尚存在不确定性”。

另一家上市公司强力新材则与我国台湾地区的昱镭光电合作成立子公司常州强力昱镭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强力昱镭)。2018年半年报显示,强力昱镭现阶段OLED升华材料已经量产,已进入国内主要OLED面板厂的研发线及生产线。

“目前,国内部分OLED材料企业已经实现了一些突破,部分材料已经导入到量产线,未来采用国内OLED材料的比例也会相继提升。像维信诺PMOLED刚开始一半以上材料需要进口,但是现在90%PMOLED材料都由国内企业提供。”哈继青说。

 

早产的折叠屏手机:一种恐惧型创新

来源:极客公园

四个月时间里,柔宇、三星、华为三家厂商相继发布可折叠手机,在人们记忆中长存在的科幻想像就此向前迈进一步。售价却是一家高于一家,FlexPai 售价为 8999 元人民币起,三星 13300 元人民币起(1980 美元),华为 Mate X 的定价则达到了 17500 元人民币(2299 欧元)。

配置上,三星和华为延续了以往的高标准。华为 Mate X 搭载麒麟 980 处理器、配备 8 英寸环绕式 OLED 显示屏、配对 7nm 5G 多模终端芯片;Galaxy Fold 内置了两块一共 4380 mAh 的电池,并且搭载了一颗 7nm 处理器,以及高达 12GB RAM;柔宇也在快充、芯片、系统上交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答卷。

但相较于相关调研机构公布的中国市场第一季度手机均价377美元(约合人民币2736 元),动辄上万的‘天价’不免引发热议。

为什么售价如此高?柔性屏技术目前是否已足够成熟来支撑折叠屏创新?为什么早产的技术却形成了过热的风口?真正的体验升级有赖于哪些条件的提升?这些问题不仅是持币购买的消费者心中的疑问,也是折叠屏手机厂商们必须回答的问题。

良品率:绕不开的爬坡

‘良率(良品率)太低了,自然就会贵。’一位柔性屏行业从业者李斯(化名)给出了解释:‘目前市面上除了柔宇以外,折叠屏相对于现有的曲面屏来讲,技术路线是一样的,都是采用 LTPS 方案的柔性 AMOLED,这个技术用于做折叠屏有些风险。’

从屏幕供应来看,柔宇所采取的是其自主研发的蝉翼柔性屏,是基于氧化物 TFT 的技术路线。三星虽采取的是其自研的 Infinity Flex Display,华为采取第三方供应商京东方所提供的柔性屏,但技术路径却相同。

具体而言,李斯给出了 LTPS 方案对良品率影响的两大因素。首先,TFT 器件中的硅材料以及透明导电材料 ITO 等在反复折叠过程中有脆裂的风险,一旦脆裂就会出现坏点或断线等不可修复的缺陷。其次,折叠屏对于偏光片和保护盖板的要求都比曲面屏要高,保护盖板与折叠屏贴合后在折叠过程中的应力也会产生影响。

但不论是何种技术,良品率都是制约价格的最大原因。‘柔宇的手机当时可能是为了对标 iPhone XS 才有了这么一个定价,实际从成本来讲应该是赔钱的。’李斯认为这也是为什么真正拿到 FlexPai 的人不多。

他把良率爬坡上升到了一个‘关键’的位置:‘折叠屏手机要想大规模的普及,显示面板良率提升,价格下降是一个关键因素。有些厂商通过挖人想少走一些弯路,但良率爬坡这个过程,谁都绕不开的。’

早产:问题一箩筐贵却不是唯一问题。

‘我并不关心拍照、快充、搭载的芯片等等,抗划伤能力、使用寿命才是柔性屏手机最需要关注的参数。由于柔性屏本身的技术特殊性,这些是比较难解决的技术点,你应该关心能达到几个 H 的莫氏硬度。’李斯强调。

在抗划伤能力上,目前折叠屏的保护盖板是采用的类似于透明聚酰亚胺(PI)一类的塑料薄膜,然后在上面涂敷保护层,这就要求保护层的聚合物材料既柔韧又坚硬。

李斯介绍,现在研究的方向是将现在采用的 PI 膜更换成抗划伤能力更强的新材料,或者在 PI 上涂覆更耐磨的纳米涂层来提高抗划伤能力,但这样的解决办法是否能够比肩目前常规手机采用的‘康宁大猩猩玻璃’仍然是个疑问。

20万次折叠试验、10万次折叠试验,这些数字赫然出现在厂家们发布会,手机厂商们无疑在强调:使用寿命、折叠次数这些问题我们也很关注。

对于采取氧化物方案的柔宇而言,PPIPixels Per Inch 也叫像素密度)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柔宇所公布 308 PPI已是该种材料在目前市面上的极限,但现在普遍的手机屏幕 PPI 已接近 500

不仅是这些与柔性屏本身相关的技术还存在种种问题。与手机本身相关的一些性能也在受到质疑,一位手机行业从业者说:‘手机作为一部高频使用工具,需要考虑的体验因素非常多,容易出现短板与长处对消的情况。而作为一个平板来讲,新款iPad Pro的重量在 400g 左右,一般重量都与续航能力呈正相关,如果重量减低是否意味着续航能力会打折扣?’

恐惧型创新:用折叠屏开辟新增长点

那为什么大家还是蜂拥而至了?

李斯感慨,采取折起来是手机,展开是平板的这种形式也是希望通过延伸产品的使用范畴来开辟新的增长点。各安卓手机厂家为了实现差异化竞争,在获得面板厂商支持后争先恐后的发布折叠屏手机也是‘被逼无奈’。

据相关资料显示,2018年除了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小米、华为在手机出货量上有所增长外,苹果与三星均出现负增长。而 2018 年全年的销量,比 2017 年下降了 4.1%

各大厂商对实现量产的支持也有据可循。20189月,维信诺宣布柔性AMOLED‘全面屏’产品成功下线,正式启动向下游智能手机产业链供货;11 月,京东方位于成都的第 6 代柔性 AMOLED生产线正式量产;柔宇要开始量产的苗头则是在 2018 6 6 日。相关资料显示,彼时柔宇已在深圳总投资约110亿元来搭建全球首条类六代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满产规模超过每年 5000 万片柔性显示屏。

一位互联网行业观察者将此称之为‘手机行业的恐惧型创新’:越来越难的硬件创新和出量压力使得各大手机厂商不得不造出些新声势,造出折叠屏手机。而在行业进入成熟期,利润率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对高溢价的追求成为必需。

体验提升:硬件问题还是软件问题?

折叠屏的发烧友也不少。

在柔宇发布会现场,CEO刘自鸿的每次参数发布都能引起场下观众一声叫好。科技信徒们持有这样的观点:‘从这些发布会看来,我们不能确定产品弯折的意义到底有多大。但我认为这个方向是对的,创新有一定的意义。’

华为 Mate X发布的转天有人在朋友圈里表示公开发售后一定会买,因为屏幕够大又便携,以后看文字和电影都方便。事实上,这也是所有手机厂商相信折叠屏具备市场颠覆可能性的源动力,这两大优势可以让手机快速蚕食平板电脑的市场。

但挤压平板电脑的市场空间并不容易。真正的体验提升不仅依赖硬件技术的升级迭代,对软件也提出了要求。‘要替代平板需要手机系统及应用程序的适应性匹配。在这一点上,安卓手机阵营有一个天然的弱势。因为谷歌服务的缺失,Chrome OS无法在国内正常使用。国内安卓平板只是安卓手机的放大版。’不过,李斯猜测随着折叠屏手机的正式发布,谷歌可能会加快安卓和 Chrome OS 死亡的脚步,新的 Fuchsia系统将可以在 PC,平板和手机上运行、自由切换。

安卓的弱势恰恰是苹果的优势。iPhone iPad 都是使用 iOS 系统,如果 iPhone 发布折叠屏手机能实现折叠起来就是 iPhone,打开是 iPad,这样折叠屏版的 iPhone 变身轻量级的生产力工具将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也许这也是为什么苹果更新柔性屏技术专利的原因。

如李斯所说,柔性屏技术的成熟,折叠屏手机的普及究竟需要多长时间或许不可预测。但在各大手机厂商的重金加持下,折叠屏手机的风一定还会吹上一阵。


显示世界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