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登录中国硅酸盐协会电子玻璃分会
关于我们:
未来曲面玻璃将会覆盖所有手机盖板市场

2019-01-22 编辑:管理员

随着5G热潮的到来,智能手机对信号传输的需求越来越高,手机市场无线充电等技术的加速渗透使得服务于智能手机行业多年的金属外壳逐渐退出从历史阶段看,陶瓷等非金属材料开始兴起。其中,弧形玻璃由于其优良的特性,精致的外观,成熟的技术和低成本的结合,已成为高端智能手机覆盖市场的潮流。。它已被越来越多的主流智能手机制造商采用。如今,“双面2.5D”及“前2.5D+后3D”式搭配的玻璃盖板已逐渐占据近半数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且随着今年3D曲面玻璃盖板的持续上量,手机曲面玻璃盖板市场由2.5D到3D的过渡的趋势也正苗头初显。

如今,弧形玻璃已成为智能手机覆盖市场的趋势。苹果,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等主流手机厂商的各种型号的前后封面已被广泛采用,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2.5D曲面玻璃解决方案。此外,今年的专业手机OEM新品发布,小米8,一加6,OPPO R15梦幻版,vivo X21,荣耀10,华为MateRS,摩托绿柚1s,锤螺母R1,努比亚Z18 miniA各种手机还配备了更多引人注目的3D弧形玻璃作为手机后盖的主要材料。随着今年下半年更多新厂商的推出,手机外壳“玻璃玻璃化”的趋势也将愈演愈烈。

从数据来看,据业内权威机构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为4亿至5亿部,约有4亿至5亿部手机采用玻璃罩配置,其中2亿多部与去年相比,3D曲面玻璃的使用量显着增加。在国内市场,移动3D曲面玻璃盖的出货量已超过1亿件,整体出货量已达到1.2亿至1.4亿件。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普及率也从去年的15%上升到30%。随着后续供应链的加速,预计年出货量将超过3亿件,市场成交量将达到267.32亿元。

由于智能手机功能应用(如5G和无线充电)的创新需求,以及移动玻璃制造商在工艺和技术方面的快速突破以及手机,弯曲玻璃盖的市场渗透率迅速提升终端制造商。积极响应。首先,手机功能创新的应用,5G热潮,新一代手机在天线设计的复杂性和数量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在5G高频领域,一些几毫米的天线,如4 * 4MiMo的天线阵列尺寸为10mm * 10mm。如果将其放置在手机的厚度方向,则显然不符合手机的薄型设计趋势。因此,背面是必然的选择,并且由于5G是毫米波,后天线信号传输对金属非常敏感。如果制造商仍然使用金属外壳设计,它将直接屏蔽5G信号,这将是对手机的通讯性能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手机和供应链制造商迫切需要在5G真正到货之前将弧形玻璃市场推向高潮,加快技术和市场转型,尽快降低应用成本;另一方面,在苹果等厂商的领导下,无线充电技术也迅速渗透到手机市场,而无线充电需要依靠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电磁波在传输过程中不能有金属,尺寸无线充电线圈也比较大,所以非金属盖也是当下的唯一选择。

当然,在非金属盖板领域也存在陶瓷解决方案,其在诸如机械性能,导热性和信号传输的许多指标中具有优于玻璃材料的优点。典型的手机厂商如小米已经度过了小蜜5Ceramic盖版本的各种模型,如小蜜6享受版,小蜜MIX,小蜜MIX 2标准版和尊享版使用,并获得如潮reviews.However,陶瓷解决方案也有许多不可逾越的瓶颈。业界普遍认为,该计划在智能手机封面市场“很难成为一个大工具”。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陶瓷基本上都是中端高端。敢于使用,因为价格太高,平均一个就是200多元,如果想要更好,比如需要做一些日食和着色可能会更贵。而且,在现阶段,手机制造商并不是很多,所以平均供应商不敢做太多,主要集中在一些小批量的高端旗舰市场。

业内资深人士林麟也认为:“虽然陶瓷可以使手机具有高价值等外在气质,但陶瓷有很多缺陷,如太重,不耐摔,不透明(很难实现像玻璃一样多彩的涂层性能),其抗跌落强度非常差,在应用中不能像玻璃一样实现前后盖市场的双向穿透;在其他方面,陶瓷加工工艺也非常困难(通常需要16个通道)该工艺精确制造,制备困难,成本高,产量低(仅为当前产量的5%)是难以克服的瓶颈。因此,陶瓷手机后盖的最终产量一般都很低,即使采用。陶瓷后盖,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大规模生产也需要很高的成本。现在越来越多的厂家不去p在陶瓷盖上,整体而言它只能算是锦上添花,但不可能成为主流。

相比之下,弯曲玻璃盖的2.5D产品目前在少数移动电话中大规模使用。与此同时,经过一年多的探索,移动玻璃制造商也在今年年初推出了3D弧形玻璃罩。生产技术和产量都有不小的突破,以及许多手机的积极响应手机制造商在不久的将来已经开发出3D产品。

林麟说,事实上,3D玻璃与2D或2.5D没有太大的不同,主要是因为热弯曲过程,但低产量恰好反映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这个过程的产量问题,叠加会影响后续工艺生产的难度和产量的提高,从而严重影响3D曲面玻璃市场的数量。但是在今年年初,业界已经在3D热弯工艺方面取得了显着的进步。过去的低产量主要是因为许多制造商追求最终的利益,并希望在一分钟内将整个玻璃加热到约720软化点的温度,并在20到30秒内冷却,许多设备制造商也设计热弯曲工艺根据玻璃制造商所希望的生产周期,尽管它可以快速升温和冷却然后迅速冷却,但如果温度快速变化,那么玻璃内部也会有很多难以释放的应力而且由此产生的弯曲玻璃产量自然会很差。经过一年的探索,制造商逐渐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每个人都发现他们不会太仓促。因此,他们也开始把热弯曲时间或加热曲线更加平稳,这使得产量有明显提高,目前主流厂家的产量约为55%-65%。同时,3D玻璃热成本弯曲已经逐渐被其他工艺成本所稀释,整个成品3D热弯玻璃盖的成本比也越来越低。因此,它在上半年被越来越多的主流手机厂商正式采用。



Glass Dahua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