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更多
-
2021欢度新春!
2021-02-10
-
工信部:上半年光伏压延玻璃产能同比增长121.6%
工信部网站消息,2022年上半年,光伏压延玻璃在产产能同比增长121.6%。6月份光伏压延玻璃行业产量、价格增长较快,但呈现库存较高的态势。
2022-07-20
-
集邦:第3季面板稼动率估降至七成季减7.3个百分点
7月18日,TrendForce集邦咨询发布文章称,第3季面板厂稼动率(以玻璃投入片数计算)预期将滑落至七成,季减近7.3个百分点。
2022-07-19
-
福州市半导体显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
记者从长乐区政府获悉,7月17日,2022国际显示技术大会在福州新区滨海新城福州数字中国会展中心举办。会上,福州市半导体显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
2022-07-19
好消息,欧盟终止对华光伏“双反”制裁
2018-09-06 编辑:管理员
近日,欧委会正式拒绝了欧盟光伏“双反”调查申请人EUProSun关于发起日落复审的申请,8月31日,欧盟委员会出人意料的提前宣布,决定在9月3日午夜结束欧盟自2013年起对中国太阳能光伏电池和组件征收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简称“双反”),最低进口价格承诺协议(MIP)措施将在9月3日到期后终止。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此发表谈话,欢迎欧盟决定,称中欧光伏贸易争端逐步得到解决,是在双方高层关注下,政府和业界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通过磋商成功解决贸易摩擦的典范。欧盟终止对华光伏双反措施,将使中欧光伏贸易恢复到正常市场状态,为双方业界合作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预期的商业环境,真正实现双方产业的互利共赢。
欧洲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应用市场,每年新增装机曾占全球30%,也曾是中国光伏最为重要的市场,“最高的时候,其占到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量、价的90%,‘双反’前的2011年,中国仍有将近70%的光伏产品出口至欧洲。”受双反影响,欧洲市场占中国组件出口比例已从高峰期下降到2016年以来的10%以内,2017年仅出口约500MW,今年1-7月我国光伏出口490MW,同比增长83%。光伏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光伏产业出口几乎就是为欧洲市场量身订制的。”因此长期以来,光伏行业都是中国与欧美国家之间贸易摩擦的重灾区。
如今“双反”终止,欧盟市场必将对价廉物美的中国光伏产品产生更大的需求,我国光伏产品有望凭借价格优势占领欧洲市场,而且我国光伏产能成本较低,技术先进,在如今国际经济形势快速波动的环境下,欧洲“双反”到期取消可增强海外需求的确定性。同时,欧盟对光伏的支持态度,以及消除贸易壁垒的做法将在全球范围产生示范效应,利好光伏产业发展,因此全球大多数行业都对此举表示欢迎。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对此事表示,这将对正处政策“严冬”的国内光伏产业链带来一定提振,中国光伏企业针对欧洲市场的海外销售较之前将更为便利。但协会也表示,由于全球光伏市场的“去中心化”趋势,新兴市场的增速正在加快,从长远角度看,新兴国家的市场更应被关注。在产业升级的背景下,未来光伏企业很难仅靠扩大规模的方式获利。同时也有机构表示,由于欧洲市场装机增速近年放缓,关税解除对于国内光伏行业整体现金流压力的缓解效果有限。
延伸阅读
MIP生效于2013年12月,为期三年,其中包括中国进口晶硅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最低进口价格和进口量。MIP实际上是折衷之道,作为中欧双方的协商结果,代替了此前更为严苛的“双反”措施的执行。
具体而言,该项协议要求各家公司以高于最低进口限价的价格对欧销售太阳能产品,且每年销售量须限制在一定配额内;协议外的厂商则需缴纳47.6%的关税。
2015年秋季,中欧“价格承诺”到期前,欧洲光伏制造商联盟(EU ProSun)申请对MIP进行首次到期审查(也称,“日落复审”),由此决定“价格承诺”的延长与否。彼时的结果是,MIP于2017年3月起续约18个月。
(新玻网)